牙齦出血原因與治療:預防與照護全攻略(新加坡篇)
- Dr. Barry Yu
- 6天前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
牙齦出血是許多人常見的口腔問題。雖然偶爾出血可能是因為刷牙過於用力,但若持續出現,則可能反映出潛在的牙齦疾病。及早處理有助於防止病情惡化,並維持整體口腔健康。
本文將探討牙齦出血的常見成因、預防方法,以及在新加坡可獲得的治療選項。
牙齦出血的常見原因
牙齦出血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,包括:

1. 牙菌斑與牙結石累積
牙菌斑是附著在牙齒表面的細菌膜,若未透過日常刷牙與使用牙線清除,會硬化成牙結石,導致牙齦發炎(牙齦炎),從而在刷牙或使用牙線時出血。
2. 牙齦炎
牙齦炎是牙周病的早期階段,症狀包括牙齦紅腫、出血等。此階段若及時接受治療,通常可以恢復健康。
3. 牙周炎
若牙齦炎未加以治療,可能進一步發展為牙周炎,影響牙齒支持組織,導致牙齦退縮,甚至牙齒鬆動或脫落。

4. 刷牙過度用力
使用硬毛牙刷或刷牙時施力過大,可能刺激牙齦,導致出血。建議使用軟毛牙刷並採取溫和刷牙方式。

5. 使用牙線方式不當
若不習慣每日使用牙線,初期可能導致牙齦出血。但隨著使用頻率增加,牙齦健康可望改善,出血情況亦會減少。
6. 健康狀況與藥物影響
糖尿病及某些血液疾病可能增加牙齦出血風險。此外,一些藥物如抗凝血劑,也可能導致牙齦易出血。

7. 飲食不均與維生素缺乏
缺乏維生素 C 與維生素 K 可能影響牙齦健康,導致出血。攝取富含蔬果的均衡飲食有助於維持健康牙齦。

8. 荷爾蒙變化
懷孕、青春期與更年期期間的荷爾蒙波動,會使牙齦更敏感,增加出血機率。
9. 吸菸與煙草使用
吸菸會削弱免疫系統,降低牙齦血流,增加牙周病與牙齦出血風險。
如何預防牙齦出血
透過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與生活方式調整,可以有效預防牙齦出血:

每日刷牙兩次: 使用軟毛牙刷與含氟牙膏,溫和清潔牙齒與牙齦。
每日使用牙線: 有助清除牙縫中的牙菌斑與食物殘渣,減少牙齦發炎。

使用抗菌漱口水: 使用無酒精抗菌漱口水可抑制細菌滋生,促進牙齦健康。
攝取均衡飲食: 多攝取富含維生素 C 與 K 的食物,有助牙齦強健。
避免吸菸: 戒菸有助提升牙齦健康,降低牙周病風險。

保持水分攝取: 多喝水有助沖洗口腔細菌,保持口腔濕潤。
定期看牙醫: 專業洗牙有助去除牙菌斑與牙結石,預防牙齦問題。
關於牙齦出血的常見迷思
以下是幾個常見的誤解,可能影響正確的口腔護理習慣:

迷思一:牙齦出血就不該用牙線
事實上,牙齦出血往往是因為牙菌斑累積造成牙齦發炎。持續使用牙線可以改善牙齦狀況,減少出血。

迷思二:刷牙越用力越乾淨
過度用力不僅無助清潔,反而可能損害牙齦與琺瑯質。建議使用柔和圓弧刷牙法,效果更佳。
迷思三:牙齦出血是正常現象,可自行痊癒
雖然偶爾出血可能無礙,但若經常性出血,應及早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新加坡的牙齦出血治療方式
若您有持續性牙齦出血,建議尋求牙醫檢查,根據病因進行治療:

1. 專業洗牙(洗牙與拋光)
透過洗牙去除牙齒表面與牙齦線下方的牙菌斑與牙結石,能有效減少發炎與出血。
2. 深層清潔(刮治與根面整平)
針對早期牙周病患者,深層清潔可去除牙齦下方的菌斑與毒素,幫助牙齦癒合,防止病情惡化。
3. 個人化口腔護理建議
牙醫可能會根據您的牙齦狀況,推薦合適的牙刷、牙線或漱口水產品,以提升居家護理效果。
隨年齡變化的牙齦護理重點
不同年齡層需注意的牙齦健康重點如下:

兒童與青少年
從小建立正確的刷牙與使用牙線習慣
控制糖分攝取,避免齲齒與牙齦發炎
定期牙科檢查,及早發現問題

成人
穩定維持口腔清潔習慣,預防牙周病
注意壓力管理,壓力過大可能導致咬緊牙關,影響牙齦健康
留意牙齦退縮或敏感等徵狀
銀髮族
注意口乾問題,口乾可能增加牙齦疾病風險
妥善清潔假牙或牙橋,避免牙菌斑累積
留意牙齦顏色變化、腫脹或出血等異常情況
牙齦健康與整體健康的關聯
研究顯示,牙齦疾病可能與多種全身性疾病有關,例如:
糖尿病: 糖尿病患者易罹患牙齦感染,反過來牙周病亦可能影響血糖控制。

心血管疾病: 有研究指出,牙周病與某些心臟疾病風險增加之間可能存在關聯。

懷孕併發症: 孕婦若有牙齦疾病,可能增加早產或低出生體重風險。
照顧牙齦健康,不僅關係口腔,也與整體健康息息相關。
何時應就醫
若出現以下情況,應儘早就診:
牙齦紅腫、疼痛或持續出血
未刷牙或未使用牙線時也出血
口臭或口中有異味持續存在
牙齦退縮或牙齒有鬆動感

及早發現並治療牙齦問題,有助於避免病情惡化,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。
牙齦出血不應被忽視,它可能是牙齦疾病的早期徵兆。透過良好的口腔衛生、均衡飲食與定期牙科檢查,可以有效預防並控制牙齦出血問題。若出現持續出血的情況,應諮詢專業牙醫,以獲得適當治療。
📅 有牙齦出血問題?可預約新加坡的註冊牙醫,進行專業評估與治療。
Comments